世界上最大的杜鹃王、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长臂猿——高黎贡(天行)白眉长臂猿、中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世界上单位蓄积量最大的人工秃杉林、中国分布最多鸟类的保护区……这些“第一”都出自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大树杜鹃。
高黎贡山拥有绵长的山脉。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于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使得这里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建立生物走廊带、开展定期巡护、加强科学研究……地方政府、科研人员、当地居民等付出多年努力,共同守护着这里的生物多样性。经过近40年的努力,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高黎贡山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也是观察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窗口,更是可以一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10年来,云南森林面积从2.84亿亩增长到3.03亿亩;森林蓄积量由16.93亿立方米增长到20.96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9.1%;湿地保护率达57.77%,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
8月31日,位于漠河市南部约3公里处的漠河林业局中心苗圃,一株株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西伯利亚红松长势喜人。在这个几乎是我国“最偏、最北、最远、最基层”的育苗一线的苗木之间,漠河市林业局中心苗圃主任曲长贵正带着工作人员开展松土除草工作,曲长贵说:“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我们还在持续提供良种造林苗木,现在苗圃的存苗量大概有一千万株,已经成为大兴安岭乃至全省造林育苗的重要保障。”
大兴安岭的秋色
在黑龙江,这样的景象早已成为全省生态建设的缩影。黑龙江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老爷岭及完达山脉丰富的林草生态资源,使黑龙江省成为东北亚乃至华北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里的凤头鸊鷉
近年来,黑龙江不断加强森林保护培育,“十三五”期间,黑龙江林木蓄积量稳步提高,累计完成营造林3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7.3%。截至目前,黑龙江全省森林面积21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2位,湿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近15%,10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居全国第一,世界珍稀鸟类丹顶鹤栖息在美丽的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十年间,黑龙江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谱写出了一曲绿色龙江的生态狂想曲。
在践行绿水青山转化为
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上
两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入秋的抚仙湖天高云淡,一池碧水。作为我国著名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去年总体保持Ⅰ类水质。好水质来之不易。过去的抚仙湖流域,沃野平畴灌溉方便,一年几茬收益颇丰,农民大规模“围湖种菜”,湖边大棚绵延不绝,农业面源污染危及抚仙湖水质。
从2017年12月开始,玉溪市连续几年开展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环湖生态移民3万余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5年来,抚仙湖流域内氮、磷肥施入量每年分别就地削减约八成和六成,农药使用量每年减少44.7%。
云南省河湖众多,既有著名的“九大高原湖泊”,也有多条出境、跨界河流,近年来,云南坚持“铁腕”治水,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向优向好,滇池、星云湖摘掉“劣V类帽子”;六大水系水质持续改善,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与2011年相比,全省国控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提升34.2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体比例下降27.8个百分点。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回归。
2021年4月,就在众人揣测着“野象旅行团”是否会到昆明的时候,祖国另一边的东北端,有一只野生东北虎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地图来源: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
原图比例尺:1:60 000 000
原图审图号:GS(2019)1697号
“云”海丛林美如画
“江”流湖泊汇成诗
同绘生态画卷
共谱文明乐章
云南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黑龙江 在祖国的东北角
遥相呼应 共望北京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策划:谢炜 蒋敏|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程序 & 设计:吕天翔|海报设计:张俊辉
云南日报记者:陆橙 张明磊
责编:陆橙 张明磊|视频:邢路扬 李喜翠
相隔3000多公里的云南和黑龙江
地处祖国版图一南一北
同是一方碧水蓝天
共护一片青山沃土
黑龙江漠河 |图源:黑龙江人民政府网
初夏新疆喀纳斯湖 |图源:丝路视听客户端
西藏布达拉宫 |图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广西漓江美景 |图源: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西藏边防官兵海拔5400米巡逻 |图源:解放军报
Add Pagination
2021年4月23日,3岁雄性东北虎“完达山1号”误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的一个村庄。在国家林草局的指导下,黑龙江省林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及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现场救护,大概一个月后放归自然。
“完达山1号”放归画面
梅花足印、掌垫宽8.5厘米……今年6月,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了疑似东北虎的足印,经确认,这正是我国首只成功救护并放归的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今年,它的踪迹已多次出现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这进一步印证了该区域正在形成稳定的东北虎豹繁殖扩散的生态廊道。
1月15日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拍摄的东北虎。
近年来,黑龙江抢救性地建设了一批以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不断修复东北虎豹迁徙扩散廊道,改善东北虎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提升监测科研水平,开展了巡山清套反盗猎行动,通过制定各种相关预案,加强对东北虎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以及人虎冲突的有效防范。种种硬核措施之下,东北虎现身频次逐渐增多:2018年,东京城林区拍摄到一只雄性野生东北虎;
2019年,海林治山林场发现成年野生东北虎爪印;2020年,在鹤岗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东北虎影像;2022年,绥阳林业局有限公司暖泉河林场客车偶遇野生东北虎公路“遛弯”……虎啸山林尽显勃勃生机,目前东北虎分布区已经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88处,总面积达284.34万公顷。
倭肯河是松花江右岸一级支流,随着煤矿资源的开采利用,倭肯河流域污水集聚,致使河流受到污染,水量逐年下降、水质逐年恶化,倭肯河也成为劣V类水体。然而,由劣V类水体变成达标清水,沿岸一市三县仅用了一年时间。
从2019年4月开始,每天下午4点,在七台河市政府404会议室里,倭肯河综合治理调度会准时召开,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纪检监察等11个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参与。通过采取关停25家污染企业、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提能、治理黑臭水体、开展倭肯河生态放流等措施,七台河市日增加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20多条支流水质全部达标,生态水功能逐步恢复。2019年底,倭肯河上游水体摘掉了劣Ⅴ类的帽子。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努力绘就“河畅、水清、岸绿、鸟飞”的生态新画卷,倭肯河也实现了从臭气熏天到涟漪潋滟华丽转身。
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
共同谱写了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理念
在这里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治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久久为功。无论是污水治理,还是水质保护,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指导单位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主办单位
云南省委网信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辽宁省委网信办
吉林省委网信办|黑龙江省委网信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联合出品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号
活力内蒙古|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客户端|中国吉林网
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吉视通客户端|黑龙江网|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广西新闻网|广西广播电视台移动客户端广西视听|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西藏日报·西藏日报客户端|西藏广播电视台·珠峰云客户端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客户端
制作单位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
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融媒体精品制作室
联动推广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湖北广电·长江云|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甘肃日报·新甘肃|广西日报·广西云
贵州日报·当代先锋网|安徽日报·安徽日报客户端
青海日报·青海日报客户端|江西广播电视台·今视频|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
湖南日报·犇视频|湖南·红网|天津·津云|西藏广播电视台·西藏卫视
重庆广电·第1眼新闻|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湖南广电·芒果云
浙江广电·中国蓝新闻|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山东广电·闪电新闻
黑龙江广电·极光新闻|江苏广电·荔枝新闻|吉林广电·吉视通
东莞广电·东莞广播电视台|海南广电·视听海南
海南广电·三沙卫视|湖北广电·湖北卫视
Add Pagination
为生动讲述在党的引领下边疆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描绘边疆各族群众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深情告白“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喜悦之情。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云南省委网信办联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西藏、新疆共8个边疆省区党委网信办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精品制作融媒工作室策划执行并联动8个沿边省区主流媒体,联合推出融媒体联动产品《8省区网媒大联动·我在边疆望北京》。今天一起来看第三期:“高黎贡山与大兴安岭的对话”。
点击视频即可关闭
2020年3月,一群野生亚洲象离开了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向北。在第二年6月2日,15头亚洲象群进入了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地界,来到了它们从未涉足的地方,最终在人们的一路护送引导下平安回家。“旅程”结束的这一年,根据监测,旅途中出生的象宝宝逐渐长大,拥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今年1月,家族又增添了1名新成员,此后象群进入勐养片区森林深处活动,甚少露面。
这群“出走”的亚洲象火爆全球,超1500家国内外媒体跟踪报道,微博话题阅读超50亿次,吸引了上亿人全程关注,与象同行。亚洲象群北移南归、云南政府民众携手护象的故事,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展示了美丽而温暖的“中国样本”。同时,这也是云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缩影。
在此次亚洲象的奇妙之旅中,这张大象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休息的睡姿照温暖了全世界。
据统计,目前云南省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积极创建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等国家公园,建设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生物种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COP15第一阶段会议现场
2021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办,习近平主席视频出席大会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讲话,宣布率先出资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大会通过标志性成果“昆明宣言”,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持,也为云南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美丽富饶的黑土地
到琴声悠扬的大草原
从碧波千顷的喀纳斯湖
到巍峨屹立的布达拉宫
从烟波浩渺的桂林山水
到七彩多姿的云岭大地
山河壮丽、民富国强
一幅边防固、边疆兴、边民富、边关美的
和谐美丽新画卷徐徐展开
云南是春的故乡,满眼绿色,处处是景。在祖国东北端的黑龙江,由于气温的丰富变化,更能在四季中体会到层林尽染,美如画卷。两种不同的美丽都离不开对林草的保护。
+1
获得 0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