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一则“新疆牧民骑马举国旗送冬奥健儿出征”的短视频看得人热血沸腾,温泉县扎勒木特乡木塔里甫·米吉提就是其中一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他作为运动员骑着马高举国旗入场。“每次看到国旗,心中都会油然升起自豪感。”木塔里甫说。
木塔里甫·米吉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现场。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阿比拜 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新疆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教育。
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率先在喀什地区农村学校实现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学校还开设了戏曲、书法、国画等兴趣课程,很受欢迎。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学生们在上体育课(2022年6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该校校长阿依努尔·阿卜杜喀迪尔说。
如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亮出党员徽章的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感动千万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推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乡入村生活化项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点一滴浸润各族群众心田……新疆各族儿女在祖国大家庭里团结一心、携手奋斗,激发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81个,建成互嵌式居住的村(社区)4783个、小区9223个。
团结和美郑家庄 |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委会郑家庄,生活着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嵌入式聚居村。
村里的老人都还记得,60多年前,7户藏族、2户傣族迁入了郑家庄。村民们手把手教他们生产生活经验,让他们很快适应并在郑家庄扎下了根。改革开放后,藏族村民发挥懂药材、懂经商的优势,在外面闯出了一条路子,又回村带领其他民族的村民做起了药材生意。如今,村里60%以上的年轻人常年在外做中草药营销生意。
七个民族亲如一家 |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我是藏族,我媳妇是白族,我们都相互尊重各自的民族习惯。”藏族村民小组长杨秀弟说。在郑家庄,各民族间相互通婚占60%以上,有的家庭甚至由3个不同民族组成。
各民族之间不分彼此、亲如一家,将关乎民族团结的一切大小事列入村规民约,已成为郑家庄的常态。
“我们都是郑家庄人”。经过多年的融合,团结意识已深入郑家庄人的心里,成为大理州“共建共治共享的典范、自治德治法治的榜样”。
郑家庄群众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每年中秋节,村里都要组织各族群众举办“中秋团圆饭”。全村700多人在“团圆饭”里话乡情、谋发展,让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记住乡愁,吃出家人团圆的味道,增强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引导村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24年来,“中秋团圆饭”从未间断,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
郑家庄的中秋节 |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郑家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7个民族一家亲,同唱民族团结之歌、共谱民族团结之曲、齐圆民族复兴之梦,成为了云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南各族儿女正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不断向前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云南和新疆
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进步和美新画卷
地图来源: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
原图比例尺:1:60 000 000
原图审图号:GS(2019)1697号
“云”开见日
“新”欣向荣
同栽民族团结之花
共享繁荣稳定硕果
云南、新疆
一个坐落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一个位于祖国的西北边关
手足相亲,共望北京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策划:谢炜 蒋敏|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程序 & 设计:吕天翔|海报设计:张俊辉
云报客户端记者:张明磊 陆橙
责编:张明磊 陆橙|视频:邢路扬
部分内容来源于新华社、石榴云/新疆日报、云南日报
从神秘的喀纳斯到多彩的红土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共同繁荣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谊深厚
黑龙江漠河 |图源:黑龙江人民政府网
初夏新疆喀纳斯湖 |图源:丝路视听客户端
西藏布达拉宫 |图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广西漓江美景 |图源: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西藏边防官兵海拔5400米巡逻 |图源:解放军报
Add Pagination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貌
(2020年9月21日无人机拍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 摄
“新疆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村村民帕坦木汗·买买提艾力笑容灿烂。2019年,依靠党的好政策,帕坦木汗一家从沙漠腹地搬迁至设施齐全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起了小超市,丈夫还加入了村里的大芸种植加工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腰包越来越鼓。“我们要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奋斗让日子更甜。”她说。
南北贯通的河滩快速路从乌鲁木齐红山公园脚下穿过
(7月8日无人机拍摄)。
|闫鹏 摄
新疆基本实现了城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稳定就业;医疗、社保、安居等民生工程全面推进……正在布尔津县杜来提乡卫生院中医馆接受治疗的阿肯齐村村民马继维激动不已地说:“现在,村民们不用去大城市也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条件,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这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我们每年将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阿勒泰地委委员库丽努·努尔哈力表示,今后要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8月22日,俯瞰阿拉山口站停放的中欧班列(无人机拍摄)。
|陈乾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喀什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及口岸经济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新疆已经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乌鲁木齐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吴卫表示,海关要继续在保通保畅、提速增效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数字化口岸建设,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助力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继续推动重点枢纽通关能力建设,切实将新疆打造为沿边开放和内陆开放的高地。
幸福司莫拉 |资料图 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 摄
深秋时节,站在中寨司莫拉村口的农耕文化观景台上远眺,只见依山傍水的农耕文化体验区一片绿油油,彩色水稻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勾画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彩色稻田 |资料图
沿着火山石铺筑的石板路走进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寨门,四周绿树成荫,独具佤族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激励着各族群众感恩奋进、团结进步。
民俗文化广场 |赵勇 摄 保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供图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司莫拉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冷风吹”是司莫拉的真实写照。
2014年以来,司莫拉通过整合民族团结示范村、美丽乡村、交通、旅游等项目,先后实施了危房改造、通畅工程、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司莫拉礼堂、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民俗文化陈列馆等,中寨从“贫穷小山村”变成国家AAAA级景区。
如今的司莫拉进村道路干净宽敞 |赵普凡 摄
近年来,司莫拉佤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基础设施提升的同时,传统耕种模式也在改变。村里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了茶叶、核桃、万寿菊等经济作物,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司莫拉佤族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助力村民稳定增收。2020年6月,在党支部引领下,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建了起来,统筹村里乡村旅游发展。
村民在广场上休息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我们围绕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品变为商品,商品变为礼品,让我们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腾冲市清水乡副乡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说,乡村旅游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村民收入逐年增加,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的11448元增长到2021年的18860元。
游客在司莫拉佤族村拍照留念 |林碧锋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在脱贫攻坚中因地制宜,因族施策,精准帮扶,推动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千年跨越”,和全省全国实现了同步小康。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是其中涌现出来的典范。
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曾经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换了新颜,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
共同谱写了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云南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省份。新疆共生活着56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全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而对新疆来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
在昭苏天马机场,文艺工作者表演节目
庆祝新疆首个高原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新华社发(李亚峰 摄)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云南各族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对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云南发展擘画蓝图、指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新疆考察调研,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在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的
拉祜族群众在村里弹唱
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 摄
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云南和新疆,各族群众携手前行,共画同心圆,逐梦新时代。
点击视频即可关闭
指导单位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主办单位
云南省委网信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辽宁省委网信办
吉林省委网信办|黑龙江省委网信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策划执行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
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融媒体精品制作室
联合出品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号
活力内蒙古|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客户端|中国吉林网
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吉视通客户端|黑龙江网|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广西新闻网|广西广播电视台移动客户端广西视听|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西藏日报·西藏日报客户端|西藏广播电视台·珠峰云客户端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客户端
特别鸣谢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联合推广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湖北广电·长江云|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甘肃日报·新甘肃|广西日报·广西云
贵州日报·当代先锋网|安徽日报·安徽日报客户端
青海日报·青海日报客户端|江西广播电视台·今视频|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
湖南日报·犇视频|湖南·红网|天津·津云|西藏广播电视台·西藏卫视
重庆广电·第1眼新闻|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湖南广电·芒果云
浙江广电·中国蓝新闻|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山东广电·闪电新闻
黑龙江广电·极光新闻|江苏广电·荔枝新闻|吉林广电·吉视通
东莞广电·东莞广播电视台|海南广电·视听海南
海南广电·三沙卫视|湖北广电·湖北卫视
Add Pagination
为生动讲述在党的引领下边疆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描绘边疆各族群众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深情告白“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喜悦之情。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云南省委网信办联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西藏、新疆共8个边疆省区党委网信办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精品制作融媒工作室策划执行并联动8个沿边省区主流媒体,联合推出融媒体联动产品《8省区网媒大联动·我在边疆望北京》。今天一起来看第七期:“石榴花开别样红”。
“妹妹,店里生意还好吗,一定要注意身体,周末我去看你。”9月25日,听到电话那头姐姐赵艳霞的问候,新疆巴楚县英吾斯塘乡阿特恰帕尔村村民肉仙古丽·阿布力孜心里暖暖的。
赵艳霞(右)帮助肉仙古丽摆放货物。|古丽努尔·如孜 摄
赵艳霞是巴楚县人民法院的一名干部,2021年11月和肉仙古丽结为亲戚。自那时起,两人便以姐妹相称。在赵艳霞的支持下,今年7月,肉仙古丽在村里开了一家便利店。“我们要做永远的好姐妹。”肉仙古丽笑着说。
自2016年起,新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当地各级干部职工与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认亲,亲如一家的生动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截至目前,累计走访各族群众1.86亿户次,办实事好事2670多万件。
疏勒县疏勒镇阳光社区居民开展联谊活动,同跳一支舞、共唱邻里情(拍摄于3月18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尼加提 摄
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与“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结为共建村;疏勒县洋大曼乡阿亚克其盖图克村幼儿园、小学的近40名孩子,与全国13个省区市30多个城市的一些个人、家庭和团队结成36对“石榴花”亲戚;居住在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的各民族534户群众携手并进,发展设施农业致富……
金秋时节的新疆,成熟饱满的红石榴缀满枝头。新疆各族儿女像天山青松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唱响新时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赞歌。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马洒村 |资料图
山明水秀,文化悠长。到过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马洒村的人,无不被这里4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所打动。
人们不禁会问,这个地处中越边境、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内最大的壮族侬支系聚居村,如何实现汉族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美美与共?
马洒村貌 |资料图
走进新建的村史馆,一件件老物件,唤醒马洒四百多年的历史碎片和记忆。马关县马白镇宣传干事唐翎说,馆内珍藏着的进士王秉福答卷很受游人青睐。王秉福阐明的“乃合天下之大,而业足以盖之。极万世之遥,而德足以垂之”的观点,至今传为佳话:“团结奋斗,守望相助,方能干出大事业。”
如今,村史馆已成为凸显马洒乡村文化、留住乡村记忆的文化地标,更成为倡导乡风文明、培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阵地。
方寸之间沁香悠远的匾文化,在马洒尤为引人瞩目。在宽敞的神蛙广场旁,文化走廊里,一块块钩沉历史和文脉的匾额,引人驻足。唐翎说,村里保存下了20多块匾额,有鼓励教育的“和丸教子”匾,也有点赞五世同堂的“祥开五葉”匾,不一而足,时间最远可追溯到19世纪。
马洒神蛙广场篝火晚会 |文山州民宗局 供图
400多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马洒丰富的民族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共有8大类60多项。其中,纸马舞、手巾舞、侬人古乐、银器制作等,尤为发扬光大,是马洒文旅的金字招牌。
今年75岁的高天合,是州级侬人古乐传承人,十里八乡声名远播。他说,侬人古乐源自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音乐,20多种旋律和曲谱靠口口相传至今。
马洒村乡村旅游节 |文山州民宗局 供图
“百年来,旋律没有变,但歌词作了修改。”高天合笑着说,“歌唱新时代新生活!”如今,马洒侬人古乐队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老中青都有,定期开展表演。
走进村里的首家农家乐甜小筑,四合院内品种繁多的多肉植物欣欣向荣。“既装点绿化美化环境,也是最佳的旅游商品。”主人邓光琼笑着说。5年前,邓光琼请村内木匠师傅将老宅改造成具有浓郁壮家特色的小院,并将壮家特色菜进行了改良创新,还融入了舂粑粑、制作花米饭等特色体验。甜小筑迅速走红,成为马洒不可错过的旅游打卡点。
“锦壮红饭节” |文山州民宗局 供图
“旅游业的兴起,盘活了各方资源,美了村庄富了村民。”马洒村党总支书记蔡宗幸介绍,为实现民族特色旅游村建成有人运营、有人管理的目标,马洒村委会和马白镇其他9个村委会及部分村民抱团组建了集体经济联合体——马关县白玛里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50万余元,建设丛林探险、游泳池、观光车等娱乐设施,乡村旅游运营步入了正轨。
“下一步将发展森林旅游新业态。”马洒把目光投向了3000多亩原始森林。打好“文游牌+生态牌”,古村马洒正不断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新乐章。
马洒村侬人古乐 |资料图
马洒村提供了一个观察云南民族文化工作的蓝本。做好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用新的时代精神诠释解读传统经典,以乡村旅游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推动符合潮流、群众认同的正能量文化在基层“扩面”。
七彩云南,山川独特、风光秀美,人文神秘、风情万种。在云南,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全面推进,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百川归海,交融汇聚成中华文化之“大美”。村村寨寨传唱着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感恩新时代的歌曲,“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成为云南各民族的共同心声。
从美丽富饶的黑土地
到琴声悠扬的大草原
从碧波千顷的喀纳斯湖
到巍峨屹立的布达拉宫
从烟波浩渺的桂林山水
到七彩多姿的云岭大地
山河壮丽、民富国强
一幅边防固、边疆兴、边民富、边关美的
和谐美丽新画卷徐徐展开
+1
获得 0 个赞